4月17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投入转场试运行。作为项目混凝土主供单位,自2019年签约伊始,历经5年深耕,中建西部建设集团第二(山东)有限公司开发区厂(以下简称“开发区厂”)累计供应混凝土160万方,以“砼”心之力,护航“空中丝路”,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奏响奋进强音!

【五年深耕:从签约到通航的全周期守护】

2019年1月,当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区改扩建规划图纸铺展在案,二公司开发区厂便以“筑路者”的使命锚定目标,势必为百年工程注入西建力量。2019年10月从第一根桩基打入,到2025年4月该项目顺利通过行业验收,1800多个日夜,西部建设团队全程参与跑道、航站楼、停车库、旅客过夜用房及塔台等核心区域建设,用160万方混凝土编织成空港的“钢筋铁骨”。

【保供攻坚:混凝土浇筑中的韧性坚守】

每一方混凝土都是通航的基石。从原材料溯源到配比调试,从运输调度到现场浇筑,开发区厂建立全流程管控体系,实现“供应零延误、质量零缺陷”。尤其在2020-2023年疫情期间,机场厂125名员工以厂为家,520天坚守岗位,建立“闭环生产+定向配送”机制,做强做优履约服务。

面临机场厂设备故障,乌昌区域四厂联动、全力以赴,30辆搅拌车出动,前往支援项目保供,彰显西建超能。这份“砼”心坚守,让机场建设在疫情阴霾中始终保持“进度条”满格。

【技术突破:高性能砼托举航空新高度】

机场跑道是混凝土技术的“试金石”——需承受飞机起降时的万吨冲击力、极端温差下的抗裂性,以及长期荷载下的耐久性。针对项目要求的“C40抗冻融混凝土”“P8抗渗混凝土”等高性能指标,西建科研团队历时2年,开展300余次配比试验,攻克“低水化热与高强度平衡”“严寒地区抗冻融循环”等技术难点。研发应用的《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T4航站楼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2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严寒地区混凝土多层级“防-抗协同”耐低温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23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技术革新类二等奖。

为解决跑道混凝土“平整度误差≤3毫米”的严苛要求,开发区厂技术团队经过苦战相继成功供应干硬性混凝土、湿贫混凝土、大面积金刚砂抗裂混凝土、防油渗混凝土等特殊混凝土,其中,M5.0F300干硬性混凝土、防油渗混凝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首次浇筑。研发将混凝土终凝时间由14小时降低至12小时一举夺得机场地铁轨道铺装项目独供权。

连续供应近2000余方C50高性能F300超缓凝大体积混凝土,成功浇筑西北区域在建机场项目中最大体量的现浇滑行道桥。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为项目奠定质量根基,更形成2项专利成果,填补了西北地区机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多项空白。

【砼筑未来:从图纸到苍穹的硬核跨越】

从签约时的一纸蓝图,到通航时的银翼展翅,160万方混凝土中,凝结着西建人的三重“匠心密码”。

时间的厚度:5年周期里,团队绘制“供应进度鱼骨图”,精确到每小时的产能调配,实现“年供应32万方”的稳定输出。

技术的精度:建立“高性能混凝土数据库”,针对不同施工部位定制上百种配比方案,确保航站楼穹顶的清水混凝土实现“免抹灰、零修补”。

责任的温度:累计开展50余次质量巡检,出具2000余份检测报告,用“零质量事故”的成绩单,兑现“筑百年工程”的承诺。

从西部空港到城市地标,从基础设施到民生工程,西建人始终以“每一方混凝土都是责任”为信仰,在时代的蓝图上浇筑坚实根基,以匠心致初心,用实力托举更多“云端”梦想,让每一次启航更有力量!(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