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很多人对中国建材有一些误解,认为其是一家纯水泥企业,增量有限,抑或是在一个周期性的行业,做波段就好了,抑或是一家控股型企业,不会被给高估值。本文,结合大家的疑惑,来作出一些解答。
1.计提即将完成,基本面持续向好
首先,关于近期对中国建材的提问,这边来做一个解释。
对话如下:
来自中信研究员的提问:“2025年公司的利润是不是能到300亿?这个300亿是不是有点保守了?”
中国建材曹总回复:“那个利润指引是中国建材集团官网的利润指引,到2025年,集团要实现300亿的利润。但是中国建材(03323.HK)的资产盈利能力比中国建材集团强。集团里面有很多盈利能力比较差的资产,有一些高科技的,还有一些要孵化的产业。所以,中国建材是比中国建材集团要强很多的,2025年中国建材利润肯定是不止300亿的。”
曹总继续指出,“玻纤以后的利润能做到100亿。还有石膏板业务以后的利润也会出现大幅增长。另外说了一下水泥,中国建材产能是非常大的,比海螺水泥(以下简称“海螺”)的产能要大,只是因为以前靠收购过来的产能效率稍微要低一点,这几年一直都在把落后产能调整为先进产能,现在调整完的新产能实际上是比海螺以前的产能效率还要高的。”
所以从这个业绩展望的角度去看,2020年中国建材利润125亿,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建材应该能到400亿级的利润水平,也就是四五年时间增长三倍多,这种增速在A股里,尤其是在利润比较多的大型公司里,是非常难找到的标的。
对于央企来说,十三五规划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夯实基础,然后出清大部分的低效资产。比如剥离一些非盈利的资产,做一些坏一点的资产剥离,做一些减值。十四五规划对于央企则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三五的时候很多央企,在股市里面有个让大家非常头疼的现象,现金流大幅改善,但是因为有些计提,有些资产剥离的情况存在,导致它们的利润其实是没有跟上现金流增长的。
对于中国建材来说也是同样的情况,十三五的时候中国建材通过三年的大计提,提了将近有400亿。2018年计提了93亿,2019年计提了134亿,2020年计提了120亿,这些计提主要是做到以前收购的低效水泥资产里面去了,因为中国建材的水泥是靠收购做大的,不是靠自建的,所以这一块资产一开始其实是比较落后的,后来是通过这种产能置换使得它们成为高效资产的。
公司通过三年计提把低效水泥资产基本上处理的差不多了,因此曹总在业绩会上面给了一个很明确的指引,到去年为止,三年的战略性计提已经结束了。
曹总当时是这么表述的:南方区域下面有几个大的水泥集团,南方水泥,还有中联水泥,然后就是北方水泥,加上一个西南水泥这四大板块。南方水泥的计提是比较大的,称作“过度计提”。是什么意思呢?水泥厂在置换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些老水泥厂是有土地的,那些土地本来是城市的边缘,经过城市发展,现在已经快到中心地段,或者是能进行商品房开发的地块了,所以就通过调整置换掉,也是当地城市发展的需要。那么这些土地是可以变现的,2020年开始实际上就有土地变现的款回来了,政府收购这个水泥厂的土地,会产生土地变现的收益,在2020年体现了十几个亿的变现收益。
也就是南方水泥的过度计提,意思是以后是可以冲回来一部分的,这里隐藏了一些利润,随着以后越来越多的土地交给政府,还是会有一些收益拨回来的。
另外讲中联水泥,中联水泥说的是“充分计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计提已经做的很充分了,可能后面还有一点点,但是剩的非常少了。
北方水泥其实也是属于比较好的阶段了,这一块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北方水泥本来的体量就比较小。
现在问题大一点就是西南水泥。西南水泥以前的产线比较多,比如说贵州、云南、还有重庆。但是这个计提以后也会开始大幅减少。公司四大板块水泥市场,以前是都需要计提,现在可能只剩下一个西南水泥,所以这一块的计提压力以后会越来越少。
从这点看,2020年中国建材做了125亿的计提,可以期待的是2021年计提大幅减少,这一块大幅减少的计提就会变成利润。公司给一些机构或者券商的指引是2021年的计提在50亿到90亿之间,90亿是因为曹总说不会多于2018年的计提。我们取一个平均数大概在70亿左右的水平。这样,计提就会比去年大概少40到50亿,这些是可以变成2021年的利润的。
另外,现在的央企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利润高速释放的时期,我们前面说了十三五是一个夯实基础的阶段,十四五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也是进入了利润快速释放的阶段。很多央企这几年的利润增长都是不错的,派息分红非常优厚,比如中国电信,像这个公司今年给的股息指引大概是9%-10%,明年会到13%。如此机会资本市场是无法拒绝的,无风险、高股息,而现在买个理财或者是国债,收益率也就是三四个点,并且是五年期、十年期,很明显这个收益比现在很多的央企上市公司股息是低很多的。
2.水泥和“水泥+”业务未来盈利迎来极大改善
前两年,中国建材就提出了向“水泥+”发展,即混凝土和骨料与水泥协同发展的趋势,包括以后的水泥制品,现在也有开始布局。中国建材已经搞了一些像产业园的基地,还有固废处理,跟海川股份一起在做。
目前,中国建材在骨料的布局上面其实是领先市场很多年的,其2025年要达到5亿吨的体量和4亿吨的销售;混凝土给的指引是2025年实现商混2亿方。市场还会有一个担心就是水泥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出现萎缩,但其实市场是会优胜劣汰的,强势企业是能够保持市场份额、保持销量的。中国建材会利用矿山优势,通过全产业的布局挤占市场其他小水泥厂份额,从而保证它的市场份额。
中国建材控股的北新建材(000786.SZ)也有发一个公告(如下图所示),这一块以后也会对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起到支撑作用,这就是中国建材打造生态圈带来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说是完全碾压市场其他公司的。
北新建材这个公告提到防水材料和水泥协同投资布局,意思防水材料包括石膏板以及只要是跟建筑有关的都可以协同发展。我们也知道北新建材是中国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现在石膏板有65%的市场份额,且是以优质取胜的,石膏板价格也控制的非常低,然而在价格非常低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35%的毛利。
那么,北新建材的石膏板业务已经做到国内第一,在老字号的国外强者和经营灵活民营企业竞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目前65%的市场份额,以后会提高到80%的市场占有率,目标是计划在全球市占率达到50%以上。
这种产品是进千家万户的产品,有to B的业务,也有to C的业务,要保持竞争力并让消费者满意,没有优秀的管理,是绝对没办法在竞争中取胜的。
因此,投资中国建材,投资的是他的优秀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经营效率,和强大的产业拓展能力。
我们再看一下2025年中国建材的“424”销售目标:4亿吨水泥,2亿方混凝土,4亿吨骨料。这个销售目标相当于现在体量的一倍。大概的总体量是13亿吨,因为商混这一块2亿方相当于5亿吨的体量。
那么,我们其实不需要中国建材集团有暴利的业务,比如北新建材的石膏板就是通过不断的控制成本,做大规模,优化布局来做起来的。现在石膏板的出厂价就是一平方卖五块多钱,去年调了一次价,也就调了几毛钱一平方,那么大一块石膏板出厂价那么低的还能够保持35%的毛利。
试想一下,中国建材集团在这种优秀的管理体制下,到2025年,我们不要求多,每一吨只挣20块钱,就有260亿利润,如果是挣30块钱呢,就是400亿的利润。
对比看一下海螺水泥,现在每一吨水泥的净利润是超过100块钱的,按照中国建材目前的体量去想一想,2025年把市场做优以后,每一吨能够实现多少钱的利润,如果情况比较好,我觉得是可能到达40块钱一吨的利润水平。
水泥还会是盈利的大头,四亿吨水泥,如果优化好了,吨利润在60块钱左右。商品混凝土其实是低利润业务,大概每立方现在是赚20到30块钱,两亿方就是大概五六十个亿。
骨料这一块按照公司指引,也不会暴利,就是每吨实现20块钱利润的经营指引。但其实有一些地方,比如南方区域现在一吨的骨料是远不止挣20块钱的。
因此,中国建材的水泥和水泥+业务的利润想象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也可以去看一下美国的公司,火神材料,另外还有一家叫CRH,这两家公司十几年下来利润都是非常非常稳定的,虽然美国不属于大基建期,早就过了大基建期,但是水泥的用量还是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而且无论利润率还有现金流每年都是处于一个弱增长的态势,市场给的也是大型蓝筹股和消费股的估值。
大概对标25PE到30PE这样的估值水平,因为这两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都非常好,每年都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同时这些业务是可以抵御通胀的。
3. 中国建材的业务护城河到底是有多宽多深?
首先大家就不要嫌弃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很多机构对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有莫名其妙的恐慌,总觉得基建要滑坡了,房地产马上全部搞完了,水泥业务就会出现大滑坡的状态,其实中国建材的水泥业务是有资源属性的,还是一个非常非常赚钱的业务。
矿山是非常难获取的,有人做过调研,很多近代的民营企业去拿矿山基本上是拿不到的,被控制的非常非常的严格,而且现在政府也希望中国建材来做这一块业务,因为中国建材有自己的矿山工程,它能够建设高标准的矿山来达到国家要求。
另外中国建材拿矿山有非常强的优势,中国建材在各个省区有很多的新材料布局,在其布局新材料时是可以跟当地的政府去谈判,要矿山资源的。
这几年我们也发现中国建材拿的骨料矿山是整个行业里最多的,价格也非常便宜。我们在股东会的时候曹总也提了这一块的优势,可以用新材料的布局去勾兑矿山,进行一个统一安排。很明显,中国建材在水泥产业整体布局的巨大优势是其他公司没办法比拟的。
中国建材是一个央企,也承担了矿产资源变现,是矿资源变现的一个载体。这种变现民营企业做和国有企业做是不同的,国有企业变现了以后有很多的钱是可以通过分红、上交税收进国库的。
这样中国建材提出的目标就是5亿吨的骨料,很多公司目标就是个一亿吨两亿吨,中国建材目标就比其他的公司大很多。
其实我们了解的中国建材做了7亿吨规划,可能随着时间推移,以后有可能做到10亿吨甚至更多。骨料现在的全国市场每年需求200多吨,即使是做到10亿吨的体量,也就占了全国市场的5%。所以这一块的空间还是挺大的,但是工程量也比较大,慢慢来吧,以后期待十亿吨也是有希望的。
水泥这一块基本上讲的差不多了,水泥这块赛道以前大家想象的是中国建材只有水泥,实际上可以看到在这个赛道上面,中国建材又拓展了骨料,然后又拓展了混凝土,以后还会拓展水泥制品,还有砂浆粉料。现在砂浆粉料是由北新建材先提出来的,以后也不一定是由北新建材来做,中国建材水泥工厂自己也可以做,包括混凝土公司自己也可以做,所以天花板大大的扩展了。
接下来说说中国建材旗下新材料的几个公司。其实和水泥业务一样,每个公司都有第二、第三曲线。
后起之秀:北新建材
北新建材今年中期预告是增长80%-100%,同比增长幅度非常好,虽然去年疫情,但对比2019年也是一个大幅增长的表现。北新建材以前就是做石膏板的一家要破产的企业,通过20年的拼搏打造自己的生态圈,再构建自己的护城河,现在市场份额到了65%。早两年北新建材股价出现了滞涨状态,但是这家公司27年时间保持了一个年复30%的增长。
它石膏板做到65%市场份额了,市场就开始担心他的成长性,但是北新建材把负债率降下来以后又开始慢慢的找第二条赛道。第二条赛道是轻钢龙骨,后来又进军防水业务,防水业务也是收购了几家民营企业,去年就做的很不错,有几个亿的利润。
现在北新又提出要搞砂浆粉料,所以当前北新有五块业务在发展,石膏板,轻钢龙骨,防水,涂料,砂浆粉料,所以北新以后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也打开了业务的天花板。
蒸蒸日上: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以前是做玻纤的,跟中国巨石算同业竞争。中材科技的玻纤其实做的非常不错,很多人会觉得中材科技的玻纤肯定效益远不如巨石,其实这几年玻纤业务利润是非常可观的,毛利率有30%,略低于中国巨石的35%。。中材科技还做风电叶片(已经是业务比例最大的部分),和中国复材两家公司市场份额已经占了中国的60%。
中材科技现在进军锂电隔膜,这一块力量其实是很强的,也是准备了很多年才下定决心做这个锂电隔膜,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准备做到中国第一,现在还不是第一,但是当时从各种公告信息来看,这一块投资投入还是比较大的,虽然营收还不到10%。
中材科技下面还有一个业务叫做高压气瓶(不到10%),就是适应以后新能源发展的一块业务,这一块也做的非常好,在国内排在前面。
所以中材科技这个公司的赛道也是布局了几条的,都是做的比较好,不只是玻纤好,风机叶片也好,现在锂电隔膜应该是排第二,高压气瓶应该是国内排第一,但是新能源还没有发展起来,中国氢能源市场还比较小,这个市场做大以后也会成为龙头业务。
稳扎稳打:中国巨石
巨石的产品主要是玻璃纤维,一直在向高端化发展,以前是民用的,现在开始大力发展电子砂玻纤,巨石也给自己储备了很强的增长赛道,2021年它的的利润会出现一个大幅增长,预计比去年的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
以上三家公司中期业绩都已经公告了,业绩增长都超过100%,发展趋势也特别好。中国建材集团下面出现这么多家优秀的公司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公司的管理体制比较好,拥有优秀的管理基因。
即将出世的水泥巨无霸:天山股份
接下来讲水泥部分,天山股份(000877.SZ)此前发布公告,公司拟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中国建材等26名交易对方购买中联水泥100%股权、南方水泥99.9274%股权、西南水泥95.7166%股权及中材水泥100%股权等资产。目前该重组还在进行中,且不影响中国建材的控制权。
这里我们只讲具体业务,中国建材两个重要的水泥公司,没合并之前的南方水泥和中联水泥,都提出了自己的2025目标,南方水泥说要达到四五亿吨的体量,反正要比现在的体量大一倍,中联提出的是三亿吨的体量,也是比现在要大一倍,给的利润目标还是非常高的,南方直接就给了从100亿利润到200亿的目标,中联给的200亿元利润目标还是可以看一看,怎么说利润实现起来难度都比较大。但是南方水泥到2025年,根据目前了解到的它的布局,觉得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高精尖新材料公司:
再看一下没有上市的材料子公司,一个是中国复材集团,另外一家就是中材高新,下面这两家去年的年度总结反映了公司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
中国复材集团
这家公司下面主要的一个资产就是碳纤维,中复神鹰碳纤维是他旗下的一个资产,现在中国建材(03323.HK)只有其27%的股份。中复神鹰这个碳纤维公司是中国做碳纤维最强的一家公司,属于绝对龙头,在技术实力方面已经开始对标日本公司了。
当然还有一些差距,但一直在追赶,我们相信中国的制造业追赶起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是可以期待的,而且中复神鹰今年下半年上市以后,我相信也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一个非常好的响应。
中复集团下面还有高端反渗透膜,这一块其实也做的不错,他还有一块主要的业务就是风电叶片,这一块也是做的非常好的,跟中材科技两家公司占了中国风电叶片60%的市场份额,这两年风电发展比较景气。所以这家公司去年的经营业绩增长也是处于非常高速的增长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69%,利润同比增长200%以上。
所以这家公司以后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一个是碳纤维,另外高端的一些防渗透膜,然后风电叶片这一块还在持续景气的状态,是可以期待的。
中材高新
中材高新这个材料公司主要经营陶瓷,晶体这一块,2020年利润总额增长了43%,净利润增长68%,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的比较多,300%+。可以看到这些材料子公司都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
中材高新下面还有一个很强势、非常尖端的业务,叫做氮化硅陶瓷,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自己查一下,这个东西研发都搞了十几年。全球目前只有三个国家可以做这种氮化硅陶瓷,中国建材集团是准备把这一块做到全世界第一的,这个已经有明确的指引了。
关于中材高新的简介,可点击官网查看。
http://www.sinomaceramic.com
其他
其实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也是一个材料公司,下面的主要资产就是南方石墨,这一块中国建材投资也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一块是处于前期的研发,规划了四种产品,这四产品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都已经完成了一个终试,这一块的前景也是比较看好的,在石墨产业里面中国建材已经投资了大概有20几个亿进去了。
而且这一块资产之前是做了计提的,计提了7个亿,现在一个比较高标准的精选石墨/高纯石墨的工厂已经建好了,应该处于一个亏盈平衡的状态,随着终试完成和技术的提升,未来会在这个产业里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该公司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单晶制备所需的高纯石墨粉。南方石墨的5年规划是投资50亿,这以后也会是大产业。有技术专家持股,自己都投了1亿在里面,中国建材占51%。
以上所有信息,应该可以看出,中国建材其实是一家世界级的无机材料公司。
工程公司:中材国际(600970.SH)
先下结论,中材国际其实也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大家也可以去中材国际的官方渠道了解一下,现在不只是搞水泥工程。
中材国际是全球领先的一家工程公司,主要做水泥工程,现在也在拓展一些其他领域。目前其拥有全球水泥工程60%的市场份额,后来拿了一些水泥工程置换的项目,现在已经有国内9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国内大部分只要是水泥涉及到置换项目的,基本上都是他的业务。去年集团也做了一些重组,把凯盛科技下面的工程公司剥离转给它,然后把中国建材集团下面的中材矿山也重组进来给了中材国际,中国建材(03323.HK)现在实际上持有中材国际50.4%的股份。
把矿山放进来以后,中材国际在水泥工程包括骨料这一块就有一个协同性,这一块也是关联性比较强的业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重组方案,当前国家要求矿山高标准化,那中材国际这一块的业务是一个比较景气的阶段,加上现在的碳减排,很多的水泥工厂是需要改造降低排放的,从这个层面来看,中材国际的业务也处于非常景气的阶段。
我们看到今年中材国际的股价走的非常好,在开股东会的时候,曹总也表示中材国际这家公司的利润以前一直停留在一个平台,这两年由于矿山纳入,以后碳减排这一块业务处于比较景气的阶段,所以中材国际的利润应该会出现大幅增长。
中材国际也有自己的规划,以前就是搞工程,现在准备向属地化服务,工程服务,运维服务业务去发展,这样会得到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收入。
2020年中材国际的工程业务占了82%,那么根据规划,到2025年,这个工程业务大概也就占1/3的状态,其他的包括运维服务,占1/3,另外属地化服务还有节能减排的一些业务得占了1/3。那么,以后中材国际的业务周期性,波动性,就会比以前小很多,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另外,最近中材国际发了一个公告,准备切入到光伏领域。分布式光伏现在处于大发展阶段,未来光伏发展会按照分布式光伏去走,这一块中材国际也是准备做,现在做了一些示范新的项目,以后会在这方面去发力。这段时间股价表现比较好,是机构对中材国际进入分布式光伏业务很看好。
以上,业务都说得差不多了,几个重要的子公司大家也可以看看这些年的增长情况。
4. 中国建材估值和投资的安全性及回报前景分析
中国建材现在的市值是600亿人民币,今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可能会达到700亿,归母500亿,利润180-200亿,2025年预计400亿+。
看一下上面图中文字,这是中国建材集团总结的,去年实收是利润的35%上缴,这个缴是怎么缴呢?只有通过分红来缴。所以去年中国建材拿出利润的35%分红了,中国建材集团得到了这么多,我们作为中国建材的小股东其实也是分了这么多的。
看我们今年预测,假如有80亿的利润,或者是200亿的利润,按照35%的分红来算,大概会有60到70亿的分红,现在市值就600亿,从目前的计算来看,股息率到了10%,即使是用港股通买的,扣了20%的税,(其实赚了钱多交点税也是应该的),股息率也到了8%,如果自己开的港股账户买了,只交10%的税,分红率会到9%。这已经是非常可观的分红率指标了。
且不说这个公司还是个成长型公司,是一个高速成长型公司,它不是那种公用事业股,每年增长很慢,中国建材是快速增长的公司,还能够保持这么强的股息率,在港股市场里或者在A股市场里几乎是很难找到的。按照目前这种趋势来看,现在买入中国建材就能够得到9%的股息收入,到明年可能会到12%,后年可能会到13%~15%,大概2025年如果股价不动,股息可以收到20%。四到五年时间吧,就拿股息,也可以通过股息回报覆盖现在的投资成本。基本上通过五年时间,成本基本上为零。
然后我们可以算一算,到2025年,中国建材的每股利润可能会到六港币的水平,7月28日是八块三的收盘价,大概就是一点几PE的状态。然后那一年的分红会是在2港币以上。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保守的估值,自己看给多少PE。到2025年,中国建材的负债率也非常少了,新材料收入也非常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还有中国建材的各种指引来看,到时候新材料的利润可能也到了一百五十亿两百亿的级别了,以后的估值体系会发生变化的,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给个7、8PE,比较保守,那个时候财务状况非常优良又有新材料的加持,PE不会像现在的水泥给的这么低。
如果乐观一点对标美国的两家公司,给的是20PE或者30PE,那么每股六块钱的利润,股价应该是在120港币,如果10pe,大概60元,8pe 50元,另外5年你大概能拿到7-8元的分红。
其实中国建材集团去CRH这家公司参观学习过,这个公司是搞水泥一体化的,还有好像是沥青业务吧。这家公司的利润也是非常稳定的,资本市场给的估值也是非常非常的高。中国建材集团现在水泥业务这一块儿其实也是向着它发展的,这种转型2023年基本上就会结束。
所以以后资本市场给什么样的估值,我们这种散户也不能给定价,但是我们可以去参考这个资本市场如何去给这样的公司估值,可以期待吧。
火神材料是美国做补料做的最大的公司,市场长期给了30PE以上的估值,这个估值其实是对标白酒,这15年没有跑输白酒,也跑赢了像可口可乐,肯德基这样的公司。
新材料业务的估值该怎么给,也只能交给市场,我觉得中国建材的新材料这一块真的是叫做海阔天空任它跃,储备的项目非常多,以后发展的空间现在是看不到天花板的,而且从公司的管理文化看,不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会自发地打造自己的第二、第三条赛道,不会停止的,而且这些公司在财务指标控制上都是做得比较好,比较稳健的。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保守,因为市场恐惧水泥会崩盘,所以每吨才算10元利润,其实这和实际情况有很多差距。详情见雪球ID: james-nj的《非金属材料界的伯克希尔+华为》
中国建材实际上也是国家资源合理变现最重要的公司,另外通过了解中国建材的优秀管理,这几年也抓住了像洛阳玻璃和中国玻璃这种超级低估的机会。
大家还可以看一下中国建材搞的这些产业,都是护城河,比较深也比较宽,外面的竞争者很难进来,同业竞争者又没办法跟他竞争,都是处于龙一龙二的地位。
中国建材现在自己搞的这个生态圈真的非常稳,而且非常强,协同效应也非常好。
我打一个比方吧,就拿农夫山泉跟中国建材的赛道比,中国建材搞的石膏板,现在65%的市场占有率,以后还会做到80%,完全处于强势地位,农夫山泉搞的矿泉水,市场里面有多少家竞争对手,所以我觉得中国建材自己搞的产业护城河是比农夫山泉那些品牌更强、护城河更强的,还有更稳定的利润优势在这里。
况且水泥也同样属于消费属性,大家都忽视了一点,我们出门一看最多的是啥东西呀?最多的就是水泥,只要一出门或者在家里面待着,身边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产品。
中国建材不只是水泥,还有石膏板,再比如玻纤,全球现在都找不到竞争对手,还比如说在国内,风电叶片也是它的两家公司占了中国6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全产业链竞争对手是很难去跟中国建材竞争的。
中国建材做的很多新材料是需要十几年的沉淀,这种产业不是民营企业可以玩得起的,民营企业没有那么多耐心,可以十几年不赚钱。中国建材的现金流比较好,可以慢慢培育这些新材料,这一块其实跟很多医药股是类似的,大家可能对创新药非常理解,很多公司可以很多年不挣钱,看它的研发。其实中国建材在新材料这一块其实也是等同于创新药的逻辑。
终试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快速的扩张,这一块就去看碳纤维,以前在山东烟台,然后现在又布局到了宁夏,这个东西做成熟了,市场成本会更低,以后也会出现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其实这个碳纤维按照我们去了解的情况,十几年都没挣钱,从去年才开始真正的进入盈利阶段。
这些产业护城河是非常非常高的,民营企业没办法忍受这么长时间的亏损,烧钱或者是时间耗不起的,还有南方石墨这样的公司同样是类似的情况。中国建材下面还有氮化硅陶瓷,还有微晶陶瓷,还有人工晶体,都有很长时间的技术储备,现在也慢慢开始进行市场化运作了。
最近有一个很大的消息,有几家投资基金,一起成立了一个新材料投资基金,规模200亿。这个基金未来会投资类似中国建材旗下的这些新材料产业,把它快速的进行产业化,这有点像高瓴投微创医疗,其实也得到资本市场上非常好的响应,我看了一下,这块投资的内容,很像中材高新里面的一些资产,中国复材里面的碳纤维资产,还有隔膜资产。
中国建材集团下面还有一些产业,比如说光伏,现在搞薄膜的光伏,有人就担心会不会搞不赢现在主流的太阳能硅片版的光伏,但实际上中国建材走的另外一条路线,是把这种薄膜太阳能跟建筑幕墙结合在一起,这一块以后也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应用。
最近公布的这个投资新材料的200亿的基金已经开始运作了,中国建材集团在新材料产业里面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块是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这几年产业资本投资微创医疗加起来也就几十亿吧,中国建材一次就引入200亿,性价比更好。
灰色钻石的建材的持股心得
前面说买建材5年股息复投都能拿回成本。确保投资不会输钱,剩下的就去市场里找爆款和风口机会,当然也是建立在低估值的基础上。
投资要耐心点,中国玻璃以前市场就给个2~3 PE,可能5PE大家就卖掉了,然后市场跟你讲成长的逻辑,讲需求的逻辑,港股市场估值是最难给的。
以前我买的长城汽车跟福莱特玻璃一样的,也搞到20-30PE,当时市场上面又给个3~5 PE。
像中国建材这种,大家现在给3~4 PE,这种类型的公司在海外是给的30~40PE,以后我觉得像这种有对标的资产迟早会给一个正常估值。
天天看媒体,这里崩了,那里崩了。但是每次都是水泥淡季的时候价格下调。这几年都是,没有那个行业有水泥指数这么稳。的确有区域价格不稳,但是全国看是稳的,这不也说明水泥区域性强的特点吗?
我再说一下水泥价格的事情,其实水泥这几年的周期性是一个大大减弱的现象,也是一个事实。
实际上中国水泥价格是非常低的,现在均价也就在70美金左右,还没到70美金,海外的很多国家像美国,日本,台湾这些国家,甚至包括印度,这些国家的水泥价格在100美金,有的地方在110美金。
所以中国的水泥价格还是非常低的,这一块其实老曹他们也讲过,中国水泥比印度水泥的价格还低,这个价格是一个非常便宜的水平,从大宗商品来看,水泥价格是几十年来大宗商品里面涨幅最小的。
然后看一看这几年的趋势,从2018年水泥价格上了全行业不亏损的平台以后,价格维持在不错的位置,相比以前相对的高位。全国的水泥市场也在好转,很多区域通过整合,几个公司在同一个区域里面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多的,比如中国建材在河南,通过重组同力水泥,现在整个河南的市场份额就到了超过30%的水平。
水泥是一个短腿产品,辐射的半径其实很小,就两三百公里,有些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就是四五百公里,所以它是一个区域性经济,当一个区域里面的剩余玩家只有一两个的时候,这种经营生态环境是比较好的,这几年水泥大公司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多的,所以生态也是越来越好的。
另外水泥是一个不可储存的商品,生产出来的水泥大概储存期也就是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储存时间太长了水泥就变质了,就达不到标准,建筑工地就不能用,所以从经济方面来看,按需生产是最佳的方式。
加上现在碳排放抓的比较严,水泥是一个大碳排放产品,所以国家会要求水泥公司按需生产,如果不按需生产,生产更多其实是卖不出去的,然后产生报废的现象,其实就是造成了多余的碳排放,国家还有当地的政府是不希望看到的,因为本来碳排放的减排压力就比较大。
其实各地政府这些年出台很明确的错峰生产要求,水泥每年都要错峰生产个几十天,有的地方长达八九十天,有的地方甚至上百天。
那上面水泥的价格走势图我们也可以仔细的看一看,其实每年的淡季价格才会出现下滑,只要水泥进入当年的旺季,价格就会上涨,今年也是呈现这种特征,其实这种特征从2018年开始持续到现在,有三四年时间了。
今年比较特殊,因为有疫情的影响,另外就是今年的煤炭价格较高,今年通胀也比较厉害,各种大宗商品涨价也涨的比较厉害,表现最直观的就是钢铁。其实这一块儿是有影响的,有一些工地以前签的合同,有一个合同价,钢铁价格涨的太多于是延后了建造速度的。
还有就是国家也不希望在大宗商品特别高位的时候去搞基建,所以今年有这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基建今年是有点放慢,这块儿财政支出有放慢的节奏。
所以今年的水泥价格,考虑到成本的上升,毛利要比去年稍微低一点,大概每吨水泥毛利低个十块钱左右,因为今年的价格还是同比去年略微上涨了一点,然后通过自身效率的提升,还是可以降一点本的。
水泥价格维持在这个位置,但水泥公司的盈利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大家有点过度担心水泥业务的利润。
我们可以看一下万华化学的产品价格,跟它股价的波动关系,水泥价格比万华化学产品的价格稳太多了,它那个波动是上下浮动50%的状态,水泥现在的上下浮动也就是10%+的状态。
万华化学的股价为什么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因为他也是有持续拓展能力的公司,中国建材的拓展能力比万华化学还强。水泥这4年应该是所有大宗商品里最稳定的商品了,没有之一。